信誉机制、信用资源的有效供给与信用缺失治理——对中国当前信用缺失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被引:40
作者
刘少波
蒋海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市
关键词
信誉机制; 信用资源供给; 信用缺失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信用市场中的信誉机制与信用资源的供给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微观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建设,培育起信用主体的信誉资产价值与信誉意识,建立良好的信誉机制与信用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 [J].
陈文玲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 (02) :89-94
[2]   诚信与欺诈的经济学分析 [J].
陈华文 ;
尹伯成 .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 (01) :2-5
[3]   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 [J].
樊祥鲁 ;
杨全文 .
财经科学, 2002, (03) :104-107
[4]   论加强社会信用的基础建设 [J].
李健 .
财贸经济, 2002, (05) :35-39
[5]   失信惩罚机制的设计和维护 [J].
林钧跃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03) :1-6
[6]   渐进转轨中我国信用制度的扭曲及其矫正 [J].
魏玮 ;
史耀疆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03) :31-35
[7]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J].
蒋海 .
财经研究, 2002, (02) :26-29
[8]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2002, (01) :3-13+92
[9]   信用缺失:表现·危害·原因与治理 [J].
刘少波 ;
杨代平 .
学术研究, 2001, (08) :17-19
[10]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M].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孙智英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