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抵抗与血瘀证关系分析

被引:6
作者
严威 [1 ]
吴小盈 [2 ]
孙红 [2 ]
李灿东 [1 ]
陈慧 [2 ]
机构
[1] 福建中医学院
[2]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
关键词
中医证型; 血瘀证; 氯吡咯雷抵抗(C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7 [血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血瘀证与生化氯吡格雷抵抗(CR)及临床CR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6月连续住院的中国汉族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365例,其中男235例,女130例,平均年龄67.12±9.12岁,比较不同程度血瘀证与生化CR(即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在氯吡格雷治疗10天后比服药前下降≤10%)和临床CR(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365例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重度血瘀证组患者在服氯吡格雷后,MPA下降的幅度为10.58%±9.19%,明显小于轻度血瘀证组(17.50%±8.85%,P<0.01);(2)在365例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重度血瘀证组中出现生化CR的患者人数为132例,占64.4%,明显高于轻度血瘀证组31例(占19.4%,P<0.01);(3)在130例行PCI患者中,重度血瘀证组心脑血管事件再发人数为29例,占46.8%,明显高于轻度血瘀证组12例(占17.6%,P<0.01)。结论:不同程度的血瘀证不仅与生化CR密切相关,而且增加了中国汉族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观察 [J].
刘幼文 ;
左辉华 ;
刘强 ;
金光临 ;
罗剑峰 ;
曾繁芳 ;
师姗姗 ;
周淑英 .
中国循环杂志, 2007, (05) :333-336
[2]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J].
张仁岗 ;
张军平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03) :259-262
[3]   氯吡格雷抵抗——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 [J].
李俭强 ;
杨树森 ;
樊瑛 ;
常惠颖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 (01) :52-55
[4]   氯吡格雷抵抗 [J].
郑少平 ;
徐秀英 .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 (11) :1270-1275
[5]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J].
陈可冀 ;
李连达 ;
翁维良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1) :1-2
[6]  
Lineage-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the P2Y1receptor induces platelet hyper-reactivity in transgenic mice. Hechler B,Zhang Y,Eckly A,et al.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