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现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前景

被引:23
作者
郑杭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新型现代性; 前景;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6.02.003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社会互构论主张的新型现代性,既与旧式现代性不同,也与后现代性划清了界限,它较好地把握了当今越来越明显的从旧式现代性向新型现代性转变的世界潮流,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型现代性在中国的前景无可限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J].
郑杭生 ;
杨敏 ;
不详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3, (04) :21-32
[2]   略谈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J].
温克勤 .
高校理论战线, 2003, (03) :11-13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4,
[4]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3,
[5]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  
现代性的后果.[M].(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