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5
作者
李娟英
赵庆祥
孙贤波
李丹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极限浓度; 影响因素; 基质浓度; 培养方式;
D O I
10.14135/j.cnki.1006-3080.2006.03.016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有机物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Sm in)是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能够达到的最低浓度,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影响因素,分别探讨了基质浓度、微生物培养方式、第二基质以及污泥驯化等对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基质浓度越低,Sm in越小;连续培养的微生物其Sm in比间歇培养的低,连续方式更适合于降解微量化学物质的微生物的培养;第二碳源对极限浓度的影响与污泥驯化与否有关,驯化污泥加入第二碳源后降解速率下降,而未驯化污泥则相反。这为废水生物高度净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9 / 3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探讨[J]. 孙贤波,赵庆祥,周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04)
[2]  
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探讨[J]. 孙贤波,赵庆祥,周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 (04)
[3]  
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张锡辉编著, 2001
[4]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王占生, 1999
[5]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钱存柔, 1999
[6]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