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状况与地方政府应对能力建设

被引:8
作者
海云志
机构
[1]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关键词
群体性突发事件; 地方政府; 应对能力; 危机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速,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矛盾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规模日渐扩大,对抗程度也日趋激烈。从根源上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化、收入分配、心理不满、权益受损和官僚作风等各种因素、矛盾和问题累积叠加而形成的。从发生过程看,它是在双方或多方互动过程中构造出来的,具有大致可辨的周期和轨迹。从冲突的社会后果看,它也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政治参与和对抗性的权利表达方式,地方政府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诉求对象,由此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职能部门分别从执政理念、危机管理和应急能力三个方面作出回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建设 [J].
海云志 ;
刘徽翰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 (03) :92-95
[2]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 [J].
于建嵘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1-5
[4]   中西执政党执政方式比较及其启示 [J].
李景治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05) :78-85
[5]  
“气”与抗争政治.[M].应星;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  
中国突发事件报告.[M].菅强; 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7]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 亨廷顿 (Huntington;S.P.)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郭忠华; 刘训练;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9]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赵鼎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  
信任.[M].(德)尼克拉斯·卢曼(VonNiklasLuhmann)著;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