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效率测度与比较——以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例

被引:24
作者
傅晓霞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研发效率; 索洛剩余核算; 随机前沿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D O I
10.13587/j.cnki.jieem.2011.04.012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研发效率的高低是影响企业研发决策和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在选择分析方法的时候往往只是根据主观判断,并没有给出明确和客观的理由。而且由于在样本区间、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研究之间难以进行直接比较,其核算结果也不能作为判断哪种方法有效的依据。本文在相同的样本区间、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前提下,针对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样本,利用索洛剩余核算、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企业的研发效率进行评价。通过不同指标和方法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到相对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测度,从而对中国企业的研发行为及效率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R&D绩效分析 [J].
王海燕 ;
罗亚非 ;
孙守霞 ;
苏仁辉 ;
曾慧 .
科研管理, 2007, (S1) :158-162
[2]   我国区域R&D效率评价研究 [J].
于瑛英 .
经济论坛, 2006, (24) :21-24
[3]   基于DEA的企业R&D有效性研究 [J].
梁莱歆 ;
张焕凤 ;
袁艺 .
科研管理, 2006, (06) :68-73+143
[4]   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冯根福 ;
刘军虎 ;
徐志霖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46-51
[5]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J].
吴延兵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129-1156
[6]   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 [J].
姚洋 ;
章奇 .
经济研究, 2001, (10) :13-19+28
[7]   A study of the R&D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firms [J].
Zhang, AM ;
Zhang, YM ;
Zhao, R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3, 31 (03) :444-464
[8]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 and efficiency: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TVE sectors[J] . Yiping Huang,Xin Meng.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 1997 (1)
[9]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 . G. E. Battese,T. J. Coelli.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1992 (1)
[10]  
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A Survey[J] . Zvi Grilich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