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

被引:92
作者
王达
机构
[1] 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
关键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热”; “一带一路”; 中国; 意义;
D O I
10.13654/j.cnki.naf.2015.03.005
中图分类号
F831.2 [金融组织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建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中国意在以亚投行为战略支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新一轮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过度依赖。亚投行的成立不仅有利于补充完善现行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促进亚洲经济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还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亚投行的运作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特别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带来的困扰。"亚投行热"现象折射出了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对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强烈愿望与事实上的改革不可得性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美国需要深刻反思。面对"亚投行热"及其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中国需要冷静思考,扎实推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中国经济的崛起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世界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呼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4+127 +12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美国的汇率政治与人民币汇率之争 [J].
项卫星 ;
王冠楠 .
东北亚论坛, 2015, 24 (02) :65-75+127
[2]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J].
袁新涛 .
理论月刊, 2014, (11) :5-9
[3]   “金融恐怖平衡”视角下的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分析 [J].
项卫星 ;
王冠楠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1) :44-54
[4]   美元本位制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 [J].
项卫星 ;
杨丽莹 .
东北亚论坛, 2014, 23 (01) :67-74+127
[5]   新兴经济体与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变迁 [J].
陈凤英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1, 28 (03) :1-15
[6]   大国博弈的货币层面——20世纪60年代法美货币对抗及其历史启示 [J].
陈平 ;
管清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4) :25-47+155
[7]   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分析 [J].
李若晶 .
现代国际关系, 2011, (03) :50-55
[9]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 [J].
余永定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3) :7-44+3
[10]   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
李向阳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