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139
作者
曹凤岐 [1 ]
董秀良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 华侨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IPO抑价程度; IPO定价合理性; 定价制度改革效果;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6538/j.cnki.jfe.2006.06.001
中图分类号
F832.5 [金融市场];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通过IPO抑价程度以及把抑价程度与成熟市场进行比较来判断IPO价格合理性,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股票市场。为此,文章利用价值变量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分析了我国股票IPO定价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各阶段的实证分析检验了发行定价制度改革的效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股票IPO发行价格较市场价格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造成IPO抑价程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级市场价格虚高;市场化定价试行阶段之所以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与市场化选择的时机有关,而不在于市场化定价制度本身。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IPO抑价理论综述、评价及在中国的应用 [J].
周德才 ;
徐在亮 ;
陈燕权 .
中国物价, 2005, (03) :25-28
[2]  
张继强,周勇,张秉麟.IPO折价、逆向选择与分离均衡假说[J].预测,2003(04):46-50
[3]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J].
董秀良 ;
高飞 .
当代财经, 2002, (05) :25-28
[4]   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 [J].
陈工孟 ;
高宁 .
金融研究, 2000, (08) :1-12
[5]   新股发行定价与股票市场非均衡 [J].
孟辉 ;
彭扶民 ;
张琴 .
财经科学, 2000, (03) :79-82
[6]   公司上市定价的经济学解释 [J].
杨瑞龙 ;
赖步连 ;
周业安 .
中国工业经济, 1999, (09) :16-21
[7]   上海股票市场新股发行价格过程分析 [J].
张人骥 ;
朱海平 ;
王怀芳 ;
韩星 .
经济科学, 1999, (04) :65-71
[8]   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 [J].
王晋斌 .
经济研究, 1997, (12)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