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集合、过渡媒介与文化形态——关于传播圈层的三个认知

被引:30
作者
刘明洋
李薇薇
机构
[1]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传播圈层; 社会集合; 过渡媒介; 文化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伴随着社会分化、媒介下沉和文化多元的发展,传播圈层成为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从社会形态来看,传播圈层是具有交往、关系和权力属性的社会集合,是一种形塑社会结构的力量;从传播形态来看,传播圈层是介于大众媒介与个体媒介之间、结构相对松散的过渡媒介,它形成了介于公共场域与私人场域之间的中介场域;从文化形态来看,由传播圈层知识、技术和关系打造的圈层文化属于亚文化范畴,并且在自身的对外扩张、与主流文化的互动进程中构建丰富的文化生态。传播圈层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圈层观,采用适当的方法论是圈层治理的题中之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 [J].
彭兰 .
中国编辑 , 2020, (04) :34-40+53
[3]   智媒时代我国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J].
童清艳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 (03) :60-65
[4]   扬弃:新闻媒介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 [J].
杨保军 .
新闻大学, 2019, (01) :1-14+116
[5]   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 [J].
喻国明 ;
马慧 .
国际新闻界, 2016, 38 (10) :6-27
[7]   概念、形态、影响: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解析 [J].
朱天 ;
张诚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6) :71-80
[8]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 [J].
蔡骐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09) :5-23+126
[9]   “圈层理论”与社会化小农——小农社会化的路径与动力研究 [J].
邓大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48 (01) :2-7
[10]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 [J].
周晓虹 .
社会科学, 2008, (04) :46-5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