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15
作者
侯扶江
李广
常生华
于应文
安玉峰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2] 甘肃农业大学计算机系
[3]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鹿场 甘肃兰州
[4] 甘肃兰州
[5] 甘肃肃南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肃南鹿场; 甘肃马鹿; 鹿茸; 体尺性状; 繁殖; 畜群结构; 体重; 生产系统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25 [鹿];
学科分类号
0905 ;
摘要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J].
龙瑞军 ;
董世魁 ;
王元素 ;
郭轶瑞 ;
JPAGELLA .
草业学报, 2003, (05) :8-17
[2]   祁连山高寒牧区甘肃马鹿产茸量的分析 [J].
侯扶江 ;
安玉峰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10) :1269-1274
[3]   河西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与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 [J].
李广 ;
侯扶江 .
草业学报, 2002, (03) :80-84
[4]   高山草地绵羊放牧生态系统草畜营养供需动态 [J].
肖金玉 ;
侯扶江 ;
郭正刚 ;
李峻成 ;
王钦 ;
安玉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967-970
[5]   要正确对待西部种草 [J].
任继周 ;
侯扶江 .
草业科学, 2002, (02) :1-6
[6]   近10年鹿放牧生态研究进展 [J].
侯扶江 ;
安玉峰 .
草业学报, 2000, (02) :24-31
[7]   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 [J].
任继周,万长贵 .
草业学报, 1994, (03)
[8]  
草业与西部大开发[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洪绂曾, 2001
[9]  
草地农业生态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任继周 主编, 1995
[10]  
中国养鹿学 .2 韩坤,梁风锡,王树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