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水体中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7
作者
赵冬梅
高爱国
李超
郭占荣
张延颇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学系
关键词
闽江; 河口区; 悬浮物; 最大浑浊带; 水动力环境;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12.06.003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采用重量法与浊度法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中的悬浮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物的调查得出:平水期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为5.67~493.8mg/L,平均为114.2mg/L,几乎所有的测站底层悬浮物含量高于表层。从上游向海方向,悬浮物呈增加趋势,高值区出现在琯头到英屿河段的底层,丰水期悬浮物含量为6.9~138.7mg/L,平均为29.7mg/L,呈中层>底层>表层的分布;同时,悬浮物浓度呈渐增之势,没出现悬浮物明显的富集。平水期温度、盐度、浊度断面资料显示,平水期上下层混合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河口区有盐楔存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位置与盐度2~5.5的区域相对应。根据悬浮物的物质来源、水动力环境的分布特征,在调查时段内可将闽江口最大浑浊带划归为"海源——潮致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河口最大浑浊带刍议 [J].
沈焕庭 ;
贺松林 ;
茅志昌 ;
李九发 .
泥沙研究, 2001, (01) :23-29
[2]   闽江河口盐水楔活动的研究 [J].
俞鸣同 .
海洋通报, 1998, (06) :1-6
[3]   我国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的新认识 [J].
沈涣庭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2) :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