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波动的变异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重构

被引:37
作者
栗亮 [1 ]
刘元春 [2 ]
机构
[1]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加速器;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4.12.004
中图分类号
F123.16 [宏观经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附加"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模拟和测算了2008年前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及其变化,并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应当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波动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具备了一定应对并平滑冲击的能力;(2)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冲击的影响,传统的贸易渠道的传导出现弱化,金融渠道的传导不断增强;(3)在2008年之后,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刺激政策成为了推动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驱动作用明显下降;(4)在2008年之后,货币政策实施较之前更为有效,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降低。最后,本文针对这些变化提出了未来政策框架调整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0+187 +1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研究的实证分析 [J].
杨向阳 ;
童馨乐 .
统计与决策, 2013, (03) :146-149
[2]   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季度产出缺口测度 [J].
马文涛 ;
魏福成 .
管理世界, 2011, (05) :39-65
[3]   中国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还是需求——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研究 [J].
王燕武 ;
王俊海 .
南开经济研究 , 2011, (01) :24-37
[4]   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 [J].
陈晓光 ;
张宇麟 .
经济研究, 2010, 45 (12) :48-59
[5]   中国经济波动分析——基于传统凯恩斯主义IS-LM-PC模型的SVAR估计 [J].
李春吉 ;
范从来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11) :9-17
[7]   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 [J].
王君斌 ;
王文甫 .
管理世界, 2010, (01) :23-35+43
[8]   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 [J].
许伟 ;
陈斌开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3) :969-994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
[10]   储蓄资本化、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资本金增加与宏观经济增长——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的一个解析 [J].
孙天琦 .
金融研究, 2008, (09) :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