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兼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时代内容

被引:56
作者
郑杭生 [1 ]
杨敏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2] 中央财经大学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和谐;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8.04.001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在转变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个人付出双重代价的旧式现代性的发展方式,推进以人为本,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新型现代性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在社会领域建立和完善对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以及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创新机制。社会建设的外延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从狭义上说,着重是指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对于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抓住改善民生不放 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从社会学视角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有关精神 [J].
郑杭生 .
广东社会科学, 2008, (01) :11-15
[2]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J].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5, (05) :1-5
[3]   新型现代性与中国社会学 [J].
郑杭生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 (05) :23-26
[4]  
中国社会学的重大历史责任. 郑杭生. http://www.sociology.cass.cn/zgshxs/nh2007/zxxx/t20070720-12825.htm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