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被引:93
作者
夏雨禾
机构
[1]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微博舆论; 舆论引导; 生成模式; 突发事件; 突然事件; 微博; 实证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以"抚州爆炸案"和"增城聚众滋事事件"背景下新浪微博中的6个样本微博和550个消息样本为基础,对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分布形态、构成要素、生成机制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异和主体间互动空间的拓展,选择近距离"围观"而非远距离"眺望"已成为舆论集结的趋势性特征;实名主体的"谨慎"和匿名主体的"超脱",使"沉默的螺旋"理论演绎出与以往截然相反的逻辑;承载舆论的互动网络在规模和质量上各有差异,质疑性质的舆论同时占有规模和质量优势。研究结果还表明,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生成,是双层作用机制的产物,并可以被区分为认同模式、协调模式、质疑模式、情绪模式和游离模式等5种主要生成模式。文章末尾还对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和舆论引导之间的非对称态势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1+110 +110-1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J].
夏雨禾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18 (04) :60-69+110
[2]   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 [J].
张海波 ;
童星 .
政治学研究, 2010, (02) :50-55
[3]   对“舆论”定义的商榷 [J].
曾庆香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 (04) :47-50+96
[4]  
文化与公共性[M]. 三联书店 , 汪晖,陈燕谷主编, 1998
[5]  
FROM MEDIA POLITICS TO E-PROTEST[J] . Alan Scott,John Stree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 2000 (2)
[6]  
Role Distance. Goffman,Erving. Encounters .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