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村类型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54
作者
李小建 [1 ,2 ]
罗庆 [1 ]
杨慧敏 [1 ]
机构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专业村类型;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7.019
中图分类号
F325.1 [生产组织];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的专业村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专业村类型形成机理和主导因素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专业村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工与专业化、邻里效应与距离衰减理论是专业村形成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及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为案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能人决定一个村庄能否成为专业村,而不同地理因素对专业村类型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基本支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各地应充分发挥村内外能人的作用,根据其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农村社区农户互动效应的定量评估——来自河南省杞县孟寨村的实证 [J].
罗庆 ;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1757-1766
[3]   不同环境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收入增长的影响 [J].
李小建 ;
周雄飞 ;
乔家君 ;
王丽 ;
王玉婵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643-653
[4]   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网络演化分析——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 [J].
李二玲 ;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738-750
[5]   农区专业村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J].
李小建 ;
罗庆 ;
樊新生 .
中国软科学, 2009, (02) :71-80
[6]   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 [J].
李小建 ;
周雄飞 ;
郑纯辉 .
地理学报, 2008, (02) :147-155
[7]   我国农村产业簇群的合作效率分析——云南斗南花卉个案分析 [J].
郑风田 ;
程郁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4) :14-24+44
[8]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澳)杨小凯, 1999
[9]  
工业区位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著, 1997
[10]  
改造传统农业[M]. 商务印书馆 , (美)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