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十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31
作者
侯玲玲
毛子军
孙涛
宋元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凋落物产量; 不同群落; 组成及动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小兴安岭地区选取10种典型森林群落分别设置样地,研究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凋落物的年产量、月动态变化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0种群落类型中年均凋落物量大小依次为椴树红松林(4.08t·hm-.2a-1)>蒙古栎红松林(3.83 t·hm-.2a-1)>云冷杉红松林(3.55 t·hm-.2a-1)>云冷杉林(3.44t·hm-.2a-1)>枫桦红松林(3.43t·hm-.2a-1)>山杨次生林(3.26 t·hm-.2a-1)>白桦次生林(3.04 t·hm-.2a-1)>枫桦次生林(2.96 t·hm-.2a-1)>杂木林(2.95 t·hm-.2a-1)>白桦落叶松林(2.91 t·hm-.2a-1)。凋落物各组分中均以落叶为主,约占凋落总量的60%以上,枝仅占凋落量的5.7%—9.4%.凋落物月动态模式主要有两种:单峰型的有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枫桦次生林、山杨次生林、白桦次生林、杂木林,高峰期在8—10月份;双峰型的有云冷杉红松林、云冷杉林、白桦落叶松次生林,前两种群落的凋落高峰期在4月和9月,后者高峰期在8月和10月。不同群落类型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原始红松林凋落量高于天然次生林,且凋落高峰出现时间以及各组分所占比例与群落类型有关,同时也与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94 / 20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长白山北坡主要森林群落凋落物现存量月动态 [J].
郑金萍 ;
郭忠玲 ;
徐程扬 ;
范春楠 .
生态学报, 2011, 31 (15) :4299-4307
[2]  
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J]. 陈金玲,金光泽,赵凤霞.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组成及其季节动态[J]. 原作强,李步杭,白雪娇,蔺菲,师帅,叶吉,王绪高,郝占庆.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4]   湖南会同连作杉木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特征 [J].
宁晓波 ;
项文化 ;
王光军 ;
方晰 ;
闫文德 ;
邓湘雯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5122-5129
[5]   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量的动态研究 [J].
魏鲁明 ;
余登利 ;
陈正仁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3) :31-34
[6]   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J].
郭伟 ;
张健 ;
黄玉梅 ;
刘旭 ;
王伟 ;
薛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5) :1984-1985+1987
[7]   长白山四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动态特征 [J].
刘颖 ;
韩士杰 ;
林鹿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1) :7-11
[8]   我国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新平 ;
王襄平 ;
朱彪 ;
宗占江 ;
彭长辉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31-1040
[9]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6种主要林分类型凋落物研究 [J].
张东来 ;
毛子军 ;
朱胜英 ;
周彪 .
植物研究, 2008, (01) :104-108
[10]   东北地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凋落量的比较 [J].
李雪峰 ;
韩士杰 ;
李玉文 ;
侯炳柱 ;
李雪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5) :78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