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特征
被引:176
作者:
吴康
[1
,2
]
方创琳
[1
]
赵渺希
[3
]
陈晨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流动空间;
城际出行;
北京;
天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流动空间的视角下,高速铁路交通客流成为城市区域功能联系的重要表征,本研究选取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出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乘客群体问卷访谈式的实证调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研究城际高铁所表征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研究发现:①北京与天津城区同属城际流动密集区,郊区县市为流动稀疏区,城际高铁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极化性;京—津中心城区是最主要的空间联系带,京滨、京(津)武走廊流则构成次级联系带,京津跨城流动呈现出轴辐式空间格局。②旅游、购物等休闲活动对跨城流动具有较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从跨城活动的时空迁移来看,城际高铁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对居住地点和工作空间的迁移改变有限。③京津跨城流动的频次并不很高,通勤者跨城周期为1周左右,现阶段城铁交通主要为商务出行流和休闲旅游流,这反映了高铁作为流动空间物质基础的构成特征;出行人群以男性、高学历、较高职业地位和商务出行为主,且商务出行的跨城流动频次更高,对出行时间更敏感,这反映了高铁跨城流动空间具备一定的精英空间特征。④以城际高铁交通出行表征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和天津的跨城流动空间暗含一定的不对称性,这体现在京津两地的到发客流分布不均、商务出差客流的比重差异以及不同站点在居住、工作、休闲等跨城功能联系方向上的不均衡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74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