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外有宅:北京市家庭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10
作者
易成栋 [1 ]
黄友琴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
[2] 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地理与规划系
关键词
多套住宅; 空间关系; 北京;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从计划经济时期以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拥有多套住宅。在理论上用地方效用互补和空间扩散规律来解释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并按照第二住宅持有目的分为投资型、休闲度假型、安置亲属型、便利型和市场障碍型,分析了不同类别第二住宅和首要居所的空间关系。然后以北京为例,运用2009年北京市家庭住房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实证分析,发现多套住宅的持有目的、使用状态、房屋特征和社区类别的差异明显,符合地方效用互补规律;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符合距离衰减、等级扩散和关系网络扩散规律。首要居所和第二住宅的区位组合以同城为主,距离越远,频率衰减;存在目的地城市的等级扩散,亲情网络和组织网络也有助于空间扩散。不同类型的第二住宅在区位、距离、交通方式有明显差异。多套住房消费和投资作为"现代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与西方无根本不同,但是中国特有的住房体系、住房文化和税收政策是其成因,空间模式也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空间模式实证研究 [J].
易成栋 ;
黄友琴 .
经济地理, 2010, 30 (04) :585-590+646
[2]   中国中心城市第二住宅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J].
朱晨 .
经济地理, 2006, (06) :945-948
[3]   对郊区型第二住宅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 [J].
徐文雄 ;
保继刚 .
规划师, 2006, (10) :71-74
[4]   度假地型第二居所空间分布和影响研究——以三亚市为例 [J].
徐文雄 ;
保继刚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5) :63-67
[5]   我国第二住宅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张仲伍 ;
孙桂平 ;
赵志超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3) :309-312
[6]   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4, (02) :227-242
[7]   中国第二住宅发展的研究——动力机制、特征、效应与规划展望 [J].
冯健 ;
刘之浩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01) :32-37
[8]  
公司地理论[M]. 科学出版社 , 李小建著, 1999
[9]   Second Home Ownership in Transitional Urban China [J].
Huang, Youqin ;
Yi, Chengdong .
HOUSING STUDIES, 2011, 26 (03) :423-447
[10]   Consumption and Tenure Choice of Multiple Homes in Transitional Urban China [J].
Huang, Youqin ;
Yi, Chengdo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USING POLICY, 2010, 10 (02) :1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