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税负无法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真实水平

被引:2
作者
郑春荣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
关键词
宏观税负; 政府干预; 准财政工具; 中央政府; 经济;
D O I
10.19376/j.cnki.cn11-1011/f.2001.04.003
中图分类号
F810.42 [税收];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本文作者认为,有些文章通过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认为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水平在降低。诚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必然减弱,但以宏观税负来代表政府干预经济水平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政府干预经济既可以通过那些在预算内直接反映的活动,也可以通过一些预算外或准财政渠道(如提供贷款担保和其他或有负债、指令信贷等)来反映。尽管税收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是对税负水平进行国际比较的唯一实用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比重既不能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水平、也不能对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的强制性转移水平提供明确的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宏观税负增加,有时并不是政府干预经济水平的加强,因为在宏观税负增加的同时,一些隐性的收支政策随之取消,所以这一正一负的效应,到底哪个强,是无法分清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3,
[2]  
中国政府预算若干问题研究[M] 麦履康;黄挹卿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3]  
西方财政实践[M] 马骏;郑康彬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4]  
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M] 蔡秋生等译;世界银行[编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5]  
财政支出增长与控制研究[M] 雷良海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6]  
世界经济展望[M]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
[7]  
政府职能与政策工具的效率 维托·坦兹; 中国财经报 1995,
[8]  
海峡时报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