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

被引:63
作者
童恩正
机构
[1] 四川大学
关键词
古代文明; 良渚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 石家河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化史];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公元前第三千纪后半期,是中国北方最终形成文明和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资料对这一时期北方的龙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从地理环境、农作物品种、与相邻人群集团的关系、水利工程的需要、基层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南北古代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作者还就老子小国寡民的保守的政治思想和古代南方分散的家庭经济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8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福泉山遗址发现的文明迹象 [J].
黄宣佩 .
考古, 1993, (02) :144-149+166
[2]   夏代考古及其国家发展的探索 [J].
杜正胜 .
考古, 1991, (01) :43-56
[3]   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文 [J].
张明华 ;
王惠菊 .
考古, 1990, (10) :903-907
[5]   有关文明起源的几个问题——与安志敏先生商榷 [J].
童恩正 .
考古, 1989, (01) :51-59+32
[6]   关于良渚文化的若干问题——为纪念良渚文化发现五十周年而作 [J].
安志敏 .
考古, 1988, (03) :236-245+235
[7]   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 [J].
王明达 .
文物, 1988, (01) :1-31+97
[8]   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 [J].
芮国耀 .
文物, 1988, (01) :32-51+102
[10]   江汉地区“龙山时代”遗存的命名问题——“石河文化”的特征、年代与分布 [J].
王红星 ;
胡雅丽 .
江汉考古, 1985, (03)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