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

被引:15
作者
曹亮
蒋洪斌
陈小鸿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赫克曼两阶段估计;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3.06.011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贸易引力模型是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常用的模型工具。本文采用CEPII数据库中1995—2010年中国HS-6位数进口贸易数据,将CAFTA看成一种政策项目,使用倍差法与贸易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产品层面上估算了CAFTA成立对中国进口流量的影响,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法处理零贸易流的样本问题。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对中国进口流量存在扩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并没有发生贸易转移效应。如果忽略零贸易流导致的样本问题,混合OLS回归将使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从Heckman两阶段估计结果看,CAFTA的建立使得2004年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贸易额年平均增长20.44%,同时使中国从非东盟成员国进口的贸易额年平均增长16.18%。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71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间品进口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经验分析 [J].
曹亮 ;
王书飞 ;
徐万枝 .
宏观经济研究, 2012, (08) :48-53
[2]   贸易成本、企业出口动态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出口企业微观数据:2000—2005 [J].
陈勇兵 ;
陈宇媚 ;
周世民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4) :1477-1502
[3]   CAFTA框架下的贸易流量和结构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研究 [J].
曹亮 ;
曾金玲 ;
陈勇兵 .
财贸经济, 2010, (04) :76-84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 [J].
陈雯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1) :61-66
[5]   CAFTA对中国和东盟贸易扩大效应的实证研究 [J].
徐婧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10) :63-68+89
[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J].
仇焕广 ;
杨军 ;
黄季焜 .
管理世界, 2007, (09) :56-61+75+171
[7]   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和利益分配 [J].
徐建军 .
世界经济, 2004, (08) :13-17+80
[8]   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 [J].
盛斌 ;
廖明中 .
世界经济, 2004, (02) :3-12
[9]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J].
谷克鉴 .
世界经济, 2001, (02) :14-25
[10]  
Trade Blocks and the Gravity Model: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J] . Carlos Carrillo-Tudela,Carmen A Li.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