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38
作者
张志斌
潘晶
李小虎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演变; 形成机制; 兰州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01.006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以街区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软件对近30 a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09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和聚集性逐年增强,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以城关区和西固区为增长顶点形成"双核心"空间结构。高密度人口分布偏东,主要集中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人口重心级别不同,所在街区面积不同,高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小,低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大。其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影响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价 [J].
方创琳 .
地理科学, 2012, 32 (03) :257-264
[2]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 [J].
谷国锋 ;
解瑯卓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307-1312
[3]   1949~2007年新疆人口的时空变化及空间结构分析 [J].
左永君 ;
何秉宇 ;
龙桃 .
地理科学, 2011, 31 (03) :358-364
[4]   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 [J].
董晓峰 ;
魏彦强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3) :1-7
[5]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中空间不连续问题剖析——以兰州城市为例 [J].
周静 ;
段汉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69-74
[6]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J].
伍世代 ;
王强 .
地理学报, 2008, (02) :123-134
[7]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研究 [J].
张学良 .
当代经济管理, 2007, (02) :26-29
[8]   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J].
杜国明 ;
张树文 ;
张有全 .
地理研究, 2007, (02) :383-390
[9]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J].
俞路 ;
张善余 .
北京社会科学, 2006, (01) :7-12
[10]   城市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的功率谱分析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