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的粒子污染

被引:3
作者
任阵海
杨礼荣
林子瑜
黄新民
娄晓军
朱雷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广州监测中心站
[3] 华南环科所 北京
[4] 北京
[5] 广州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颗粒物; 广州市; 转化速率; 二氧化硫; 熏蒸剂; 气溶胶粒子; 细粒子; 粒子浓度;
D O I
10.13198/j.res.1991.01.23.renzhh.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航测发现,直径小于1μm的气溶胶粒子每毫升可达几万到几十万个,这类小粒子能沉积在肺泡中,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而它们对能见度影响较小。这类细粒子的来源,除排放源以外,气态污染物的转化也是细粒子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野外烟雾箱模拟实验表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硫转化率最高达12.7%/小时,影响SO2转化的因素是SO2起始浓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经估算,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火电站与拟建火电站所排放的SO2经转化,单是形成的硫酸盐细粒子(≤1μm)污染浓度,约为每毫升几万个,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广州城市大气污染物有机无机成分的分析表明,就对人体健康而言,广州市气溶胶中有机成分的污染占主导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6+43 +43
页数:1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