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41
作者
李谦 [1 ,2 ]
戴靓 [1 ,3 ]
朱青 [1 ]
杨桂山 [1 ]
吴绍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用地; 连通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格局优化;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06.008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土地整治项目为实验区,基于格局-过程-效应的视角,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土地整治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及生态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①从景观格局看,土地整治后生态景观破碎度降低,集聚度上升,较整治前更规整,但景观优势、空间连接度和多样性指数下降,不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与可持续发展;②从景观过程看,土地整治后原有的生态廊道被侵占和阻断,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和强度均弱化。③从景观效应看,土地整治后生态功能连通性降低,生态流阻隔,形成明显的3个"生态孤岛"。因此,研究区在整治过程中需注意保护东-西方向生态流迁移关键通道和南-北方向、西南-东北方向辅助通道的畅通,努力优化整治区生态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733 / 7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长三角经济发达区金坛市土地生态状况评价 [J].
戴靓 ;
姚新春 ;
周生路 ;
彭慧 ;
吴绍华 ;
朱青 ;
周华 ;
易昊旻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8) :249-257+2
[2]  
生态约束下的湖泊旅游用地布局[J]. 王建英,李江风,邹利林,刘世斌.应用生态学报. 2012(10)
[3]   昆仑山北麓克里雅绿洲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J].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
海米提依米提 ;
迪拉娜尼加提 ;
魏彬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148-1154
[4]   北京市住宅用地开发压力与城市扩张预景——基于阻力面的分析 [J].
俞孔坚 ;
游鸿 ;
许立言 ;
袁弘 .
地理研究, 2012, 31 (07) :1173-1184
[5]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 [J].
刘世梁 ;
杨珏婕 ;
安晨 ;
邱扬 ;
王军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3) :689-695
[6]   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J].
谢苗苗 ;
李超 ;
刘喜韬 ;
付梅臣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5) :313-319+398
[7]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王军 ;
李正 ;
白中科 ;
鞠正山 ;
王国茹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S1) (S1) :340-345
[8]   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及连通性优化效应——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J].
孙贤斌 ;
刘红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892-903
[9]   从国外土地整理特点看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与原则 [J].
何姣云 ;
贺荣兵 ;
龙振华 ;
余周武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21 (06) :75-76
[10]   廊道式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定量研究 [J].
陈利顶 ;
王计平 ;
姜昌亮 ;
张海萍 .
地理科学, 2010, 30 (02) :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