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去工业化吗

被引:35
作者
王文
孙早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去工业化;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7.03.009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分析发现,不同于成熟工业化国家在工业效率大幅提升基础上的主动去工业化,中国工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且人均收入远未达到工业化国家去工业化时的水平,此时收缩工业产出和就业规模,可视为过早去工业化,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优路径的选择应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生产率为基本原则,至少应包括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化解过剩产能向高附加值和高加工度升级,二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服务业更重要吗——论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J].
渠慎宁 ;
吕铁 .
财贸经济, 2016, (03) :138-147
[2]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 [J].
戴翔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1) :78-88
[3]   “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5-19
[4]  
政策标准、路径与措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思考[J]. 刘志彪,陈柳.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05)
[5]   全球化与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 [J].
袁志刚 ;
饶璨 .
管理世界, 2014, (03) :10-30
[6]   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 [J].
黄永春 ;
郑江淮 ;
杨以文 ;
祝吕静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7-19
[7]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陈昌兵 ;
陆明涛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4-17+75
[8]   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分析——基于下游行业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J].
巫强 ;
刘志彪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3) :43-55
[9]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 [J].
徐朝阳 .
世界经济, 2010, 33 (12) :67-88
[10]   市场支持、产业互动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J].
江静 .
经济管理, 2010, 32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