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价值的两种范式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研究前沿述评

被引:36
作者
万文海 [1 ]
王新新 [2 ]
机构
[1]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共创价值; 研究范式; 形成机理; 管理冲击; 文献述评;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3.01.020
中图分类号
F713.5 [市场];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共创价值自本世纪初提出以来,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从现存研究文献看,共创价值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研究内容庞杂,界定不清。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共创价值理论在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以及营销学中的演化过程。根据共创价值的理论演化、产生领域、价值类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对比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提出和归纳了共创价值的两种研究范式。并对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研究前沿进行述评,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机理及对品牌忠诚的作用研究 [J].
王新新 ;
万文海 .
管理科学, 2012, 25 (05) :52-65
[2]   品牌社群作用机理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 [J].
薛海波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34 (02) :50-57
[3]   消费领域共同创造价值的形成机理研究 [J].
万文海 ;
王新新 .
经济管理, 2010, 32 (07) :104-111
[4]   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 [J].
悦中山 ;
杜海峰 ;
李树茁 ;
费尔德曼 .
公共管理学报, 2009, 6 (02) :114-121+128
[5]  
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M]. 重庆大学出版社[美]诺曼·K.邓金(NormanK.Denzin)著, 2004
[6]  
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英)马克·布劳格(MarkBlaug)等著, 2000
[7]  
未来的冲击[M]. 新华出版社 , (美)阿尔文·托夫勒(A.Toffler)著, 1996
[8]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s the new imperative – design thinking, value co-creation and the power of “pull”[J] . Brian Leavy.Strategy & Leadership . 2012 (2)
[9]  
New organizational and social paradigm: From cooperation to co-creation and sustainable coexistence[J] . Bulc.Journal of Organisational Transformation & Social . 2012 (1)
[10]  
Co-Creation in Virtual Worlds: The Design of the User Experience[J] . MIS Quarterly . 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