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40
作者
姚建
丁晶
艾南山
机构
[1]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岷江上游; 模糊数学;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岷江上游流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由于地质变化频繁、高差显著、气候干旱 ,加上人为活动影响 ,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十分明显。通过对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因素及成因机制的分析 ,构建了由土地生产力、地表起伏度、干燥度指数、土壤侵蚀强度、草场退化荒漠化率、物种消失率等 14个指标组成的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全国和四川省情况及奋斗目标 ,建立了Ⅰ到Ⅲ级的评价标准体系 ;利用模糊数学聚类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计算 ,得出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为第Ⅲ级 ,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J].
包维楷 ;
王春明 .
山地学报, 2000, (01) :57-62
[2]   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J].
冷疏影 ;
刘燕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2) :42-47
[3]   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姚建 .
重庆环境科学, 1998, (02) :13-16
[4]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赵跃龙 ;
张玲娟 .
地理科学, 1998, (01) :78-84
[5]   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荒漠化 [J].
周劲松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1) :11-17
[6]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J].
牛文元 .
生态学报, 1989, (02) :97-105
[7]   岷江上游森林生态问题综合考察报告(摘要) [J].
杨玉坡 .
四川林业科技, 1980, (01) :1-5
[8]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毛文永著, 1998
[9]  
四川百科全书[M]. 四川辞书出版社 , 四川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