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的激发与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关系: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

被引:38
作者
张景焕 [1 ]
刘桂荣 [1 ]
师玮玮 [2 ]
付秀君 [3 ]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3] 山西省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关键词
创造思维; 动机激发类型; 动机调节方式; 自我决定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2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理论框架,采用动机激发类型问卷、学业自主调节问卷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对305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动机激发类型、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度控制/中度自主/高度自主的动机激发类型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思维;而高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对创造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主性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思维;控制性动机对创造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自主性动机在中度控制和创造思维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造思维各个维度上,自主性动机在中度控制和流畅性间、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独创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流畅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自我决定论的有关理论预期,但在中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上得出了与理论预期不一致的结论,作者对此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138 / 115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自主-受控动机效应及应用 [J].
胡小勇 ;
郭永玉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1) :197-203
[2]   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研究 [J].
暴占光 ;
张向葵 .
心理科学, 2008, (03) :580-583
[3]   4~7岁儿童内在动机的追踪研究 [J].
张荣华 ;
陈会昌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2) :14-17
[4]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
温忠麟 ;
.张雷 ;
侯杰泰 ;
刘红云 .
心理学报, 2004, (05) :614-620
[6]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J].
薛贵 ;
董奇 ;
周龙飞 ;
张华 ;
陈传生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01) :6-11
[7]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的测试和中美学生的跨文化比较 [J].
叶仁敏 ;
洪德厚 ;
保尔·托兰斯 .
应用心理学, 1988, (03) :22-29
[8]  
创造力手册[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J.斯滕博格(RobertJ.Sternberg)主编, 2005
[9]  
The Interplay of Creative Behavior, Divergent Thinking, and Knowledge Base in Students’ Creative Expression During Learning Activity[J] . Fotis Kousoulas.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 2010 (4)
[10]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reativity of Hong Kong School Children: Comparison by Using the New Electronic Wallach–Kogan Creativity Tests[J] . Ping Chung Cheung,Sing Lau.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 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