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被引:71
作者
来红州
莫多闻
苏成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关键词
洞庭盆地; 洞庭湖; 构造沉降; 泥沙淤积; 人类活动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大于构造沉降速率 ,洲滩会继续发育和扩展 ,洞庭湖仍保持淤高的趋势。在“4 35 0工程”完成和三峡建坝后 80年内 ,湖盆泥沙淤积速率将降低到 1 79mm/a ,洞庭湖不断淤高的趋势将得到减缓。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荆江-洞庭湖水沙关系及调整 [J].
吴作平 ;
杨国录 ;
甘明辉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03) :5-8+16
[2]   围垦和淤积对洞庭湖调蓄量的影响 [J].
黄颖 ;
邓金运 ;
孙昭华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02) :30-35
[3]   洞庭湖区洲土变化特征与地壳沉降遥感研究 [J].
余德清 ;
皮建高 .
湖南地质, 2002, (01) :46-50+76
[4]   洞庭湖吞吐调蓄数学模型及调洪功能评估 [J].
李湘莲 ;
陈金爱 .
国土资源遥感, 2002, (01) :57-60
[5]   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区演变的贡献——答李春初先生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质疑 [J].
梁杏 ;
张人权 ;
皮建高 ;
张国梁 .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690-696
[6]   泥沙淤积与洞庭湖调蓄量变化 [J].
李义天 ;
邓金运 ;
孙昭华 ;
李荣 .
水利学报, 2000, (12) :48-52
[7]   湿地的防洪功能分析评价——以东洞庭湖为例 [J].
吴炳方 ;
黄进良 ;
沈良标 .
地理研究, 2000, (02) :189-193
[8]   洞庭湖区防洪治理与三峡工程关系简析 [J].
谭培伦 .
人民长江, 2000, (05) :24-26
[9]   洞庭湖冲淤变化分析(1956-1995年) [J].
施修端 ;
夏薇 ;
杨彬 .
湖泊科学, 1999, (03) :199-205
[10]   洞庭湖地质环境现状与防洪减灾建议 [J].
周志权 ;
陈文光 ;
李湘莲 .
中国地质, 1999, (05)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