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

被引:100
作者
陈小勇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虚拟转型; 无边界发展; 专业化和分工;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71214.003
中图分类号
F062.9 [产业经济学];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1 ;
摘要
互联网经济下,虚拟转型使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超越了地理空间的边界束缚,进入其中的企业遍布全球,而其能够容纳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再有极限约束。虚拟产业集群先天性的全球化属性及其成员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化分布,直接颠覆了传统理论基于地理空间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传统理论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产业集群直接带来的优势。根据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本文指出直接带来该优势的不是产业集群,而是分工。产业集群的根本优势在于其能有效缩短分工之间的"距离",并以此降低分工之间的协作成本,从而促进分工的深化发展,这种距离包含"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两层涵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转型使产业集群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各企业间互动的距离缩短至零;并能通过社区化运作,利用社区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优势来有效缩短各行为主体间的心理距离。虚拟转型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平台主导—社区化运作—无边界发展"的虚拟产业集群演化路径替代了"数量集中—质量提升—研发和品牌创新主导"的传统产业集群演化路径。虚拟转型使产业集群成了"企业",成了"社区",成了发现有效"组织制度"的实验基地,其组织形态、运作机制、规模和能力都实现了无边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经济学原理.[M].张维迎.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2]  
模块时代.[M].[日]青木昌彦;[日]安藤晴彦编著;周国荣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3]  
国富论.[M].(英)亚当·斯密(AdamSmith)著;杨敬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杨小凯;张永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澳)杨小凯;(澳)黄有光著;张玉纲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  
国际经济学.[M].[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美]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 Obstfeld] 著;海闻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   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创捷公司案例分析 [J].
宋华 ;
卢强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5) :172-192
[8]   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规律与地方政府政策 [J].
阮建青 ;
石琦 ;
张晓波 .
管理世界, 2014, (12) :79-91
[9]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 [J].
李海舰 ;
王松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9) :5-14+25
[10]   虚拟产业集群的管理创新 [J].
吴秋明 ;
李运强 .
经济管理, 2008, (03)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