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研究的主要理论演变与启示

被引:42
作者
杨忍 [1 ]
陈燕纯 [1 ]
张菁 [1 ]
徐茜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词
乡村地理学; 乡村转型; 乡村重构; 乡村治理;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全球化;
D O I
10.13249/j.cnki.sgs.2020.04.006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采用Citespace工具和文献归纳方法,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研究的热点及理论发展脉络。在全球化和逆城市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乡村地区普遍经历了发展转型与空间分化过程,其研究热点和主要理论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关注于乡村农业去中心化和逆城市化过程,延续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围绕农业经济展开的监管理论和根植于浪漫主义运动的乡村田园牧歌式理论主张占主导,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兴起了社会文化转向的"他者"研究;进入21世纪,在网络视角转向下,全球尺度的乡村分化及其内在机制的综合研究引起学界关注,研究议题及理论切入主要涉及全球乡村、乡村重构、乡村分化、多功能农业、舒适性迁移和创新理论等;近10 a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背景下,危机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得以较大关注,衍生出可持续生计、社区恢复力、脆弱性、生态经济、生物经济等的概念和理论主张。中国乡村地理的学科发展需集成多学科方法与理论,融合中西方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成果,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核心指导,全面深化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视角分析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空间的分化、重构、治理的过程、动力和综合效应及其优化调控机制,发展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44 / 5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2]   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新定向 [J].
张小林 ;
盛明 .
人文地理, 2002, (01) :81-84
[3]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李杰, 2017
[4]  
地理区划与规划词典[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郑度, 2012
[5]  
乡村空间系统及其演变研究[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小林著, 1999
[6]  
Experiencing local community resilience in action: Learning from post-disaster communities[J] . Angelo Jonas Imperiale,Frank Vanclay.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 2016
[7]  
Human-ignited wildfire patterns and responses to policy shifts[J] . M.L. Chas-Amil,J.P. Prestemon,C.J. McClean,J. Touza.Applied Geography . 2015
[8]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a groundwater quality Internet GIS[J] . Joseph H. Hoover,Paul C. Sutton,Sharolyn J. Anderson,Arturo C. Keller.Applied Geography . 2014
[10]  
Financial viabil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in northwestern Ethiopian highlands[J] . Akalu Teshome,Dirk Rolker,Jan de Graaff.Applied Geography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