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偏瘫痉挛的机制研究

被引:14
作者
孙爽
王军
潘丽娜
机构
[1] 大庆市中医院康复科
关键词
脊髓前角细胞; 针灸治疗; 经筋结点; 兴奋性递质; 中风后; 平衡针刺; 痉挛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正>肌痉挛是肌肉不自主的运动过度,通常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损伤以后。痉挛表现多种多样,具体取决于病灶的大小、部位和损伤时间。肌痉挛可导致各种有害的结果,如疼痛、畸形和功能受损[1]。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出现肌张力增高、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药治疗,而针灸对于治疗痉挛具有肯定的疗效,现将针灸治疗偏瘫患者痉挛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J].
李红玲 ;
徐凌娇 ;
岳崴 ;
刘春辉 ;
潘拴针 ;
王淑英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 (01) :44-48
[2]   中风后肢体痉挛证治刍议 [J].
任正强 ;
周建伟 .
江苏中医药, 2011, (05) :83-83
[3]   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49例 [J].
刘国强 ;
王晓霞 ;
伦奕 .
陕西中医, 2011, 32 (05) :601-603
[4]   针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J].
盛国滨 ;
于志刚 ;
刘刚 ;
包瑞 .
中医药学报, 2010, 38 (05) :126-127
[5]   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肌痉挛中国指南(2010) [J].
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5 (06) :595-620
[6]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脑干GABABR1的影响 [J].
曾友华 ;
包烨华 ;
楚佳梅 ;
李海燕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 28 (06) :1212-1214
[7]   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上肢高痉挛患者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 [J].
朱国祥 ;
包烨华 ;
曾友华 ;
陈红薇 ;
龚燕 ;
邹超 ;
王翀敏 ;
李江 ;
张文忠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10) :2185-2187
[8]   脑卒中患者双下肢H反射的变化及其与痉挛指数的相关性 [J].
王永慧 ;
郭丽华 ;
岳寿伟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02) :114-116
[9]   电针阳陵泉对脑梗死大鼠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J].
金荣疆 ;
朱天民 ;
罗荣 ;
郑重 ;
杨红 ;
冯媛 .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11) :1637-1639
[10]   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模式的影响 [J].
张鹤宾 ;
林映欣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3, (05) :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