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以南京为例

被引:18
作者
刘贤腾 [1 ]
沈青 [2 ,3 ]
朱丽 [3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2] 英国马里兰大学
[3] 南京大学
[4]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交通拥堵问题; 供需矛盾; 适度分散化; 绿色交通方式; 空间可达性;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9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23 ; 082303 ;
摘要
通过分析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给与需求的发展,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症结是交通供需间的不平衡。处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大城市交通供需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供需总量上的不平衡,而供需在时空上的不匹配和道路利用效率低下只是次要原因,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扩大交通设施供给,同时减少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过度集中。城市空间发展应采取适度分散化模式,交通规划指导思想应从提高机动车的机动性转向提高绿色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后指出,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下,该发展对策是能够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实现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空间可达性研究综述 [J].
刘贤腾 .
城市交通, 2007, (06) :36-43
[2]   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J].
鲍晓东 ;
张仙妮 .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6, (08) :15-18
[3]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J].
王笑京 ;
沈鸿飞 ;
汪林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 (04) :9-12
[4]   ITS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J].
袁荷伟 ;
张杰飞 .
交通标准化, 2006, (Z1) :53-56
[5]   平衡的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通过制度、需求管理及土地使用措施增强机动性和可达性 [J].
Robert Cervero ;
戴彦欣 .
国外城市规划, 2005, (03) :15-27
[6]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J].
周君 ;
刘伊生 .
城市交通, 2005, (02) :21-24
[7]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态势及其基本战略 [J].
杨涛 ;
钱林波 ;
何宁 .
城市规划, 2005, (05) :50-54
[8]   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研究 [J].
邵祖峰 .
城市交通, 2005, (01) :71-74
[9]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供需协调发展 [J].
魏连雨 ;
马永锋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 (04) :58-61
[10]   交通需求管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J].
王丰元 ;
陈荫三 ;
宋年秀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 (02) :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