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被引:8
作者
马琳 [1 ]
张莹 [1 ]
杨秀艳 [2 ]
贾曙光 [3 ]
机构
[1]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2]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功检科
[3]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D-二聚体; ROC曲线; 创伤;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61 [免疫学检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估测D-二聚体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并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71例)和非血栓组(291例),记录两组D-二聚体含量,并应用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631,D-二聚体用于诊断下肢DVT最佳临界值为287 mg/L(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52.6%,阳性似然比为1.61)。结论 D-二聚体对创伤后急性下肢DVT诊断准确性偏低,287 mg/L作为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DVT的临界值较为合适。
引用
收藏
页码:3390 / 3391+3393 +33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A rapid and quantitative D-Dimer assay in whole blood and plasma on the point-of-care PATHFAST analyzer [J].
Fukuda, Teruko ;
Kasai, Hidetoshi ;
Kusano, Takeo ;
Shimazu, Chisato ;
Kawasugi, Kazuo ;
Miyazawa, Yukihisa .
THROMBOSIS RESEARCH, 2007, 120 (05) :695-701
[2]   Normal D-dimer levels do not exclude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in trauma patients [J].
Wahl, WL ;
Ahrns, KS ;
Zajkowski, PJ ;
Brandt, M ;
Proctor, M ;
Arbabi, S ;
Greenfield, LJ .
SURGERY, 2003, 134 (04) :529-532
[3]  
临床流行病学.[M].王家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573例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分析 [J].
任鸿 ;
文亮 ;
徐世伟 ;
闫柏刚 .
重庆医学, 2008, 37 (24) :2763-2764
[5]   用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界值及意义 [J].
欧启水 ;
钟洪明 ;
林寿榕 ;
黄宇清 ;
邱道煜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2 (06) :549-550
[6]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J].
曹艳 ;
刘昱升 ;
沈晓凤 .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12) :918-919
[7]   三种血浆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王建中 ;
蒋栋 ;
吴振茹 ;
袁家颖 ;
王淑娟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03)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