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

被引:15
作者
袁连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财政体制; 教育经费; 教育投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6.7 [教育财政];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了解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居民负担较重,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重心偏下,公共教育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学生资助还不完善,教育投入和使用的问责制度缺失,是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近20年来中国教育财政充足性有很大提高,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有显著提高,但地区间、区县内学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异巨大,不同阶层子女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很不平等。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教育财政效率做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就业看高等教育配置效率近年在下降。需要通过调整政府与居民、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改革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教育投入评价和问责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高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充足、公平和效率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 [J].
薛海平 ;
丁小浩 .
教育研究, 2009, (01) :39-46
[2]   我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充足性研究 [J].
杜育红 ;
梁文艳 ;
杜屏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13-20
[3]   中国西部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 [J].
胡咏梅 ;
杜育红 .
教育与经济, 2008, (03) :1-7
[4]   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J].
王嘉毅 ;
李颖 .
教育研究, 2008, (02) :21-32
[5]   教育财政充足的探讨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J].
黄斌 ;
钟宇平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01) :139-153+192
[6]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 [J].
杨东平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01) :19-25
[7]  
小学校际生均经费差异分析[D]. 谢平华.北京师范大学. 2008
[8]  
深入推进教育公平[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东平, 2008
[9]  
教育经济学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厉以宁主编, 1988
[10]  
The Emerging Shape of Educational Adequacy: From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to Empirical Evidence[J] . Bruce D. Baker.Journal of Education Finance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