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研究

被引:28
作者
双喜 [1 ]
刘绍民 [1 ]
徐自为 [1 ]
王维真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大孔径闪烁仪; 涡动相关仪; 解析足迹模型; 空间代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4 [水文实验];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地表湍流通量包括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它的准确测定对天气气候预报、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管理等意义重大。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通量测量技术有涡动相关仪(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S),前者是单点观测,观测范围通常只有几百米;后者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可以观测从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尺度上的区域湍流通量。建立了EC和LAS通量解析足迹模型,详细介绍了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建立方法,并对二者模型的异同进行了阐释。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中,以高寒与干旱区伴生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包括寒区水文试验、森林水文试验和干旱区水文试验,使用足迹模型分别分析了临泽草地站、阿柔冻融观测站的EC、LAS观测通量的源区,结合风向变化规律,对二者通量观测差异进行分析解释;分析了盈科灌区绿洲站、大野口关滩森林站的EC观测数据,以及阿柔冻融观测站的EC、LAS观测数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月份,进行观测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通量观测站点进行空间代表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可得到观测站点通量源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足迹模型在通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为今后通量观测数据的应用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3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 [J].
宫丽娟 ;
刘绍民 ;
双喜 ;
蔡旭辉 ;
徐自为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246-257
[2]   不同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J].
卢俐 ;
刘绍民 ;
徐自为 ;
王介民 ;
李小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2) :171-178
[3]   黄土高原沟壑区通量数据空间代表性研究 [J].
楚良海 ;
刘文兆 ;
朱元骏 ;
李双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2) :211-218
[4]   非均匀下垫面湍流通量观测的印痕分析 [J].
彭谷亮 ;
刘绍民 ;
蔡旭晖 ;
卢俐 ;
徐自为 .
大气科学 , 2008, (05) :1064-1070
[5]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科学目标与试验方案 [J].
李新 ;
马明国 ;
王建 ;
刘强 ;
车涛 ;
胡泽勇 ;
肖青 ;
柳钦火 ;
苏培玺 ;
楚荣忠 ;
晋锐 ;
王维真 ;
冉有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9) :897-914
[6]   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评价研究 [J].
徐自为 ;
刘绍民 ;
宫丽娟 ;
王介民 ;
李小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4) :357-370
[7]   复杂条件下湍流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J].
王介民 ;
王维真 ;
奥银焕 ;
孙方林 ;
王树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8) :791-797
[8]   大孔径闪烁仪研究区域地表通量的进展 [J].
卢俐 ;
刘绍民 ;
孙敏章 ;
王介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9) :932-938
[9]  
Quality analysis applied on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at complex forest sites using footprint modelling[J] . C. Rebmann,M. G?ckede,T. Foken,M. Aubinet,M. Aurela,P. Berbigier,C. Bernhofer,N. Buchmann,A. Carrara,A. Cescatti,R. Ceulemans,R. Clement,J. A. Elbers,A. Granier,T. Grünwald,D. Guyon,K. Havránková,B. Heinesch,A. Knohl,T. Laurila,B. Longdoz,B. Marcolla,T. Markkanen,F. Miglietta,J. Moncrieff,L. Montagnani,E. Moors,M. Nardino,J.-M. Ourcival,S. Rambal,ü. Rannik,E. Rotenberg,P. Sedlak,G. Unt
[10]   A simple parameterisation for flux footprint predictions [J].
Kljun, N ;
Calanca, P ;
Rotach, MW ;
Schmid, HP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4, 112 (03) :50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