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国际空气污染指数系统的比较

被引:18
作者
张轶男 [1 ]
向运荣 [2 ]
张毅强 [1 ]
陈尊裕 [1 ]
李倩倩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API系统; 浓度限值; 珠三角;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08.004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对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韩国和美国的空气污染指数系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内地API系统在污染分级描述、数据的时空代表性、污染物种类和污染分级的浓度限值等方面与其他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以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的天湖、万顷沙和荃湾3个站点2005~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评价了在中国现行的评级系统中加入O3和PM2.5对API水平和首要污染物的影响,并讨论了采用不同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对臭氧和颗粒物分指数的影响,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角度论述了修订我国API评级系统的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04 / 16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傅家谟:二次气溶胶对灰霾贡献大 [J].
傅家谟 .
环境, 2008, (07) :28-29
[2]   张远航:大气复合污染是灰霾内因 [J].
张远航 .
环境, 2008, (07) :32-33
[3]   成都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 [J].
柴微涛 ;
宋述军 ;
宋学鸿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485-488
[4]   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 [J].
虞统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0, (01) :23-26
[5]   空气污染指数及其在杭州市空气质量周报中的运用 [J].
孙鸿良 ;
祁国伟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9, (S1) :59-61
[6]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主编, 1990
[7]   Commuter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Hong Kong [J].
Chan, LY ;
Lau, WL ;
Lee, SC ;
Chan, CY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 36 (21) :3363-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