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通道对中国-东盟贸易潜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12
作者
陈乔 [1 ,2 ]
程成 [2 ]
机构
[1] 广西大学商学院
[2]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关键词
海上通道; 中国-东盟; 进出口贸易; 潜力;
D O I
10.13509/j.cnki.ib.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采用1994~2015年涵盖全球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混合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分阶段、分国别量化评估海上通道对中国-东盟贸易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正逐年减弱,对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正逐步增强;航运距离与进出口贸易成反比,航运距离缩短1%,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增加0. 57%,出口增加0. 18%;货物周转时间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负相关,且对进口贸易的阻碍作用小于出口贸易;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口属于贸易不足型,出口属于贸易适度型,且不同成员国个体贸易潜力差异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我国内陆省份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外向型特征与优化策略——基于无水港海港定向合作视角 [J].
魏海蕊 ;
盛昭瀚 .
国际贸易问题, 2017, (05) :91-102
[3]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重构分析 [J].
黄庆波 .
国际贸易, 2017, (01) :54-58
[4]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障碍及潜力分析 [J].
廖泽芳 ;
李婷 ;
程云洁 .
上海经济研究, 2017, (01) :77-85
[5]   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潜力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 [J].
李计广 ;
钊锐 ;
张彩云 .
亚太经济, 2016, (04) :96-103
[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研究 [J].
汪洁 ;
全毅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 (06) :36-46
[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刘育红 ;
王曦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2) :43-48+80
[10]   跨区域深水航道建设的经济贡献研究 [J].
翟剑峰 ;
岳巧红 ;
李巍 .
中国港口, 2013, (05)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