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勉励:教师激励学生的关系理性与路径探讨

被引:4
作者
苏贵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激励; 勉励; 理性; 方法; 路径;
D O I
10.13694/j.cnki.ddjylt.20220810.004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正向勉励以师生的语言为媒介,教师通过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的交往行动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学生朝着正向的目标努力。正向勉励的关系理性具有语言性、互依性、向师性、导向性的四重属性,其本质属性是语言性,具有勉励性的话语,这是区别于其他激励性行为的本质特征。正向勉励具有劝导式、关怀式、共勉式三种方式,对消解“躺平”的青年亚文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正向勉励形成了师生间的交往理性关系,是教师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我潜能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关怀学生成长的激励方法,是教师激励学生形成重叠共识的教育方法。正向勉励的实现路径是通过对话教育、关怀行动和合理规划激励学生成长。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前行即正义:对于“躺平”的反思 [J].
成伯清 .
探索与争鸣, 2021, (12) :19-21
[3]   “四步教法”:阳明龙场条规教法的逻辑展现 [J].
程海霞 ;
单杨 .
当代教育论坛 , 2021, (04) :60-67
[5]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廖小琴 .
思想理论教育, 2020, (06) :47-53
[6]   主体间性与公民主体间性教育 [J].
冯建军 .
高等教育研究, 2020, (06) :7-15
[7]   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榜样追随”及其教育意蕴 [J].
孙瑞玉 .
教育研究, 2020, 41 (05) :39-48
[9]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J].
朱永新 ;
汪敏 .
教育科学, 2020, 36 (01) :1-8
[10]   柳宗元“交以为师”师生观的哲学意蕴与教育价值 [J].
黎利云 .
当代教育论坛, 2018, (05) :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