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认同建构中的媒介力量——从有线广播视角的考察

被引:7
作者
陈苏
丁和根
机构
[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有线广播; 乡土认同; 文化场域; 反向聚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2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有线广播与我国乡土社会在社会结构、人文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契合和联动:对乡土社会的文化场域发挥建构作用,并成为抑制乡村社区共同体离散的反向聚合力量。其与乡土社会关系的结构性契合,也为重建乡村社会关系网提供了隐形支撑网络。在乡村社区的"趣闻轶事讲述系统"中,有线广播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受众的亲密感和归属感,从而建构乡土认同。从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更多的社会环境因素,而不只是从传播效果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乡土社会的人文关照。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M].赵玉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大众传媒与农村.[M].方晓红著;.中华书局.2002,
[3]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中国的有线广播.[M].《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编辑部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
[5]   新生代农民工的“反哺”行为与乡土认同——基于赣南B乡的调查 [J].
郑庆杰 ;
许龙飞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 34 (05) :30-37
[6]   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 [J].
毛丹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1) :1-33+243
[7]   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略 [J].
王晨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 (02) :59-61
[8]   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 [J].
罗德尼·本森 ;
韩纲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3, (01) :2-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