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自然植被总生物量的估算与净初级生产量的潜在分布

被引:57
作者
罗天祥
李文华
冷允法
岳燕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物量,净初级生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S718.556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800多块样地资料及森林和草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按县级为单位估算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自然植被总生物量,分别为2.586×108t和1.282×109t。建立的QZNPP模型显示,随着温度的增加,生物生产量呈S型曲面递增,且其递增速率随降水量增加而加快;当年均温度0℃~10℃和年降水量400mm~1000mm时,生物生产量增长最快;当年均温度>11℃和年降水量>1100mm时,生物生产量趋向于20t/hm2·a;在年均温度<0℃时,相对降水量的增加,生物生产量呈缓慢的递减趋势,说明这时温度是影响生物生产量的主导因子。两省区115个县的生物量现实分布图显示,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西藏墨脱,其次是西藏的察隅、波密、林芝和米林,青藏高原中部及西北部的广阔地区最低。青藏高原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量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0t/hm2·a,全区平均为6.03t/hm2·a,低于世界陆地植被的平均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J].
关洪书 ;
刘玉林 .
林业科技通讯, 1993, (09) :20-22+32
[2]   青海大通宝库林区乔灌木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J].
朱兴武 ;
石青梅 ;
李永良 ;
周国荣 ;
李启寿 .
青海农林科技, 1993, (01) :15-20
[3]   祁连山哈溪林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的测定 [J].
刘兴聪 .
甘肃林业科技, 1992, (01) :7-10
[4]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 [J].
王启基 ;
周兴民 ;
张堰青 ;
赵新全 .
西北植物学报, 1991, (04) :333-340
[5]   陕北黄土高原大油芒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J].
朱志诚 ;
贾东林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1, (03) :253-263
[6]   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J].
鄢武先 ;
宿以明 ;
刘兴良 ;
梁罕超 .
四川林业科技, 1991, (04) :17-22
[7]   四川红杉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J].
周世强 ;
黄金燕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1, (01) :9-16
[8]   四川盆地西缘楠木人工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J].
马明东 ;
江洪 ;
杨俊义 .
四川林业科技, 1989, (03) :6-14
[9]   山杨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J].
朱兴武 ;
肖瑜 ;
蔡文成 .
青海农林科技, 1988, (01) :30-34
[10]   紫果云杉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J].
江洪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6, (02) :1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