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村人民公社

被引:20
作者
辛逸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关键词
人民公社运动; 人民公社; 评价;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01.03.016
中图分类号
D65 [政治运动、政治事件];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人民公社运动的昙花一现与人民公社的相对持久都是社会发展规律使然。人民公社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它为中国“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它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持了中国农村近 2 0年的平稳运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业保持了略高于人口增长的实绩 ,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相当显著的。公社的某些制度安排诸如包产到户、家庭副业等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2]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1,
[3]  
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M].程漱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告别理想.[M].张乐天著;.东方出版中心.1998,
[5]  
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编辑室[编辑];黄道霞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美)费正清;(美)麦克法夸尔(Macfarquhar;R.)主编;王建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分期 [J].
辛逸 .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23-27
[8]   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 [J].
冯海发 ;
李溦 .
经济研究, 1993, (09)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