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证中的权威与正确性——兼论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被引:40
作者
雷磊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关键词
佐证; 权威; 正确性; 指导性案例; 应当的渊源;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4.02.004
中图分类号
D90-051 [法律逻辑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论证既需要运用权威理由,也需要运用实质理由来证立法律命题。法律渊源是最重要的权威理由,它通过说明法律命题之来源的方式来证明后者的初步有效性。制定法与先例构成了法律论证之权威性框架的主要部分,制定法属于规范权威,而先例属于事实权威,它们在司法裁判中一般只需被指明。同时,法律论证的正确性宣称决定了法律论证也必须运用有效的实质理由,即对法律命题内容的正确性进行证立。这种论证既可以是法律体系内的论证,也可以是超越体系的论证。法律论证旨在于平衡权威与正确性,其中权威论证具有初步的优先性但并非不可推翻,权威性的强度与相关正确性论证的负担成正比。以此来分析,我国的指导性案例介于规范权威与事实权威之间,它的效力是一种"准制度拘束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再论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性质与保证 [J].
张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1) :91-105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价值与功能 [J].
康为民 .
法律适用, 2011, (08) :2-5
[3]   审判案例指导中的“参照”问题研究 [J].
冯文生 .
清华法学, 2011, 5 (03) :90-106
[4]   法律的双重性质 [J].
罗伯特阿列克西 ;
张霁爽 ;
凌斌 .
中外法学, 2010, 22 (03) :342-353
[5]   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 [J].
李仕春 .
法学, 2009, (06) :59-77
[6]   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重大疑难争议问题研究 [J].
胡云腾 ;
于同志 .
法学研究, 2008, 13 (06) :3-24
[7]  
法·理性·商谈[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 阿列克西, 2011
[8]  
法理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刘金国, 1999
[9]  
On the Structure of Legal Principles[I should l][J] . RobertAlexy.Ratio Juris . 2002 (3)
[10]   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revisited [J].
Rawls, J .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1997, 64 (03) :76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