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降低了中国式财政纵向失衡吗

被引:83
作者
储德银 [1 ]
迟淑娴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转移支付; 总量效应; 结构效应;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8.09.002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812 [中国财政];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3 ;
摘要
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我国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总量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总体上助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传统理论意义上的均衡效果背道而驰。(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可以有效缓解或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但专项转移支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从而解释了我国转移支付缘何未能从总量层面发挥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3)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具有显著的递延惯性,因而如何发挥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对于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央地政府间现代财政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与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财政纵向失衡与公共支出结构偏向:理论机制诠释与中国经验证据 [J].
储德银 ;
邵娇 .
财政研究, 2018, (04) :20-32
[2]   “援助之手”还是“激励陷阱”——中国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有效性评估 [J].
龚锋 ;
李智 .
经济评论, 2016, (05) :3-23
[3]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征税行为 [J].
付文林 ;
赵永辉 .
财政研究, 2016, (06) :16-27
[4]   我国转移支付的地方财力均等化效应——基于水平公平与垂直公平分解的实证研究 [J].
戴平生 ;
陈壮 .
统计研究, 2015, 32 (05) :20-25
[5]   我国不同形式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 [J].
贾晓俊 ;
岳希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 (01) :44-54
[6]   财政分权与农村贫困——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J].
储德银 ;
赵飞 .
中国农村经济, 2013, (04) :79-91
[7]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与地方征税努力——来自中国财政实践的证据 [J].
胡祖铨 ;
黄夏岚 ;
刘怡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3) :799-822
[8]   转移支付、公共品供给与政府规模的膨胀 [J].
范子英 ;
张军 .
世界经济文汇, 2013, (02) :1-19
[9]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效应——基于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祥云 ;
徐淑丽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4) :36-41
[10]   转移支付的类型、资金分配结构与财政均等化绩效——来自我国的省际经验分析 [J].
张恒龙 ;
葛骅 .
经济经纬, 2012, (01) :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