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被引:187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张安录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福利; 模糊评价; 可行能力; 农地城市流转; 农户;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7.06.006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的福利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的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农地城市流转导致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略有下降,模糊评价值从0.389降到0.338。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外,农民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区生活、环境、农民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所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 [J].
张晓玲 ;
卢海元 ;
米红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1) :2-6
[2]   土地对我国农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J].
王克强 ;
刘红梅 .
中国土地, 2005, (11) :10-13
[3]   中国人居住小康标准解读 [J].
程衍方 .
小康, 2005, (03) :45-46+6
[4]   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三农"现象及其出路 [J].
刘传江 ;
李桂芝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4, (12) :42-44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比较研究——以武汉广州两市为例 [J].
周长城 ;
陈群 .
理论月刊, 2004, (06) :28-30
[6]   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 [J].
卢海元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6) :48-54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 [J].
赵锡斌 ;
温兴琦 ;
龙长会 .
中国软科学, 2003, (08) :158-160
[8]   地产对农民多重效用理论的实证分析 [J].
王克强 ;
刘红梅 ;
杨义群 ;
肖经波 .
农业技术经济, 1998, (04) :41-42
[9]  
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 雷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10]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D]. 张安录.华中农业大学.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