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24
作者
欧朝敏 [1 ]
刘仁阳 [2 ]
机构
[1]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2]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长株潭城市群的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综合承载力指数等方法对承载力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分级为:高承载力级:长沙、株洲、浏阳;中等承载力级:湘潭、韶山;低承载力级:湘乡、醴陵.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承载力的时间变化较明显,土地承载力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最大.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经济实力、环境意识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来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湖南省城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J].
瞿理铜 ;
肖丽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 (05) :33-37
[2]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3]   长株潭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分析与政策研究 [J].
江红梅 ;
段临湘 ;
张旺 .
经济视角(下), 2008, (06) :23-26
[4]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 [J].
孙莉 ;
吕斌 ;
胡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8, (03) :16-20
[5]   深圳市人口承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J].
陈图深 ;
童玉芬 ;
曾序春 ;
李德玉 .
西北人口, 2008, (03) :27-30+37
[6]   广州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J].
孙艳军 ;
陈新庚 ;
包芸 ;
彭晓春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8) :45-47+118
[7]   “新木桶理论”与动态战略联盟 [J].
郝宇 ;
罗永泰 .
城市, 2003, (02) :3-6
[8]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9]  
湖南统计年鉴.[M].湖南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0]  
湖南统计年鉴.[M].湖南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