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代表人变更与保荐制度的有效性——基于定向增发的实证研究

被引:5
作者
白云霞
严梦莹
钟宁桦
机构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保荐项目风险; 保荐代表人变更; 保荐制度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为了提高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我国证券发审制度由"通道制"变为"保荐制"。"保荐制"规定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共同督导上市公司,以保证其质量。但是,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的频繁变更却降低了制度的有效性。通过对保荐制度的剖析,本文发现我国保荐制度中的漏洞使得保荐代表人在面临高风险项目时能够通过变更来规避处罚。为了验证,本文以2006~2009年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保荐代表人变更的原因及市场反应。结果显示,当保荐项目风险越大、定增前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保荐机构级别越低时,保荐代表人越容易变更。此外,本文发现市场对保荐代表人的变更反应消极,这很可能是因为变更向市场传递了项目质量差的负面信号。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盈余质量、制度环境与投行变更 [J].
罗炜 ;
饶品贵 .
管理世界, 2010, (03) :140-149
[2]   定向增发新股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章卫东 .
管理世界, 2010, (01) :54-63+73
[3]   公司治理、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 [J].
高雷 ;
张杰 .
金融研究, 2009, (05) :121-140
[4]   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张鸣 ;
郭思永 .
会计研究, 2009, (05) :78-86+97
[5]   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公司短期股价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章卫东 ;
李德忠 .
会计研究, 2008, (09) :73-80+96
[6]   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 [J].
朱红军 ;
何贤杰 ;
陈信元 .
管理世界, 2008, (06) :136-147+188
[7]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效力的实证研究 [J].
张雁翎 ;
陈涛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 (03) :481-488
[8]   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 [J].
陆正飞 ;
魏涛 .
会计研究, 2006, (08) :52-59+97
[9]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 [J].
夏立军 ;
杨海斌 .
审计研究, 2002, (04) :28-34
[10]   Private placements and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J].
Barclay, Michael J. ;
Holderness, Clifford G. ;
Sheehan, Dennis P. .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7, 13 (04) :46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