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32
作者
张立红
周永翠
王玉良
机构
[1] 潍坊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胆碱乙酰转移酶; 学习记忆;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6 [];
学科分类号
100203 ;
摘要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V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VD大鼠模型,在7、15 d、1、2、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逃逸潜伏期(EL)比假手术组均明显延长(P<0.01);海马区锥体细胞数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表达均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而且随造模手术后时间的延长,以上变化逐渐加重,与水迷宫EL呈负相关(r=-0.937,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与ChAT活性降低可能是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15 / 121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精口服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J].
赵小贞 ;
徐剑文 ;
陈春鹏 ;
王玮 ;
康仲涵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3, (06) :417-420
[2]   电针与氢化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 [J].
莫飞智 ;
李建强 ;
雷立屏 ;
陈朝晖 ;
赖新生 ;
张家维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1, (02) :119-121
[3]   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进 [J].
王蕊 ;
杨秦飞 ;
唐一鹏 ;
房良敏 ;
胡京红 ;
贾绪东 ;
洪庆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0) :51-53
[4]   海马结构、前额皮层或尾-壳核损毁对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J].
隋南 ;
陈双双 ;
匡培梓 .
心理学报, 1992, (04) :415-421
[5]  
The rationale behind cholinergic drug treatment for dementia related t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 C Grantham,H Geerts.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 2002
[6]   Regulat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cripts by neuronal activation in rat hypothalamic neurons [J].
Marmigère, F ;
Rage, F ;
Tapia-Arancibia, L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1, 66 (03) :377-389
[7]   NGF delays rather than prevents the cholinergic terminal damage and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ischemia [J].
Ishimaru, H ;
Takahashi, A ;
Ikarashi, Y ;
Maruyama, Y .
BRAIN RESEARCH, 1998, 789 (02) :194-200
[8]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dementia*[J] . J. Corey-Bloom,L. J. Thal,D. Galasko,M. Folstein,D. Drachman,M. Raskind,D. J. Lanska.Neurology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