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疑罪从无

被引:119
作者
沈德咏 [1 ]
机构
[1] 最高人民法院
关键词
疑罪从无; 保障人权; 司法公正;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3.05.01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疑罪从无是由无罪推定原则引申出来的一条金科玉律,其源自于自古就有的"有利被告"原则,目前已成为各国刑事司法领域的重要共识。不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实践理性上看,疑罪从无都是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规则,且作为处理疑案的技术性手段,在尊重和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维护刑事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文明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制于种种因素,疑罪从无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尚不够理想,亟待我们从思想观念入手,着力强化控、辩、审三方相互制约的作用,切实提升专门机关的办案能力,健全、完善配套程序规则和证据制度体系,努力为落实疑罪从无营造宽松、理性的氛围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树立现代刑事司法观念是正确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必由之路 [J].
沈德咏 .
人民司法, 2012, (11) :4-10
[2]   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 [J].
龙宗智 .
中国法学, 2010, (06) :17-32
[4]  
司法竞技主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建伟著, 2005
[5]  
日本刑事诉讼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松尾浩也, 2005
[6]  
刑事诉讼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光中主编, 1996
[7]   冤案防范与权利保障 [J].
熊秋红 .
法学论坛, 2010, 25 (04) :33-38
[8]  
迈向理性刑事诉讼法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樊崇义, 2006
[9]  
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M]. 法律出版社 , 龙宗智等, 2008
[10]   诉讼真实与证明标准改革 [J].
陈光中 ;
李玉华 ;
陈学权 .
政法论坛, 2009, 27 (02)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