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化的路径分析——以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为例

被引:13
作者
王凌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安全; 安全化; 安全化主体; 安全化载体; 安全化受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哥本哈根学派为安全研究提供了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安全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言语-行为"表明,安全表达本身造就安全问题;安全的"主体间性"决定了安全化是一个建构对威胁认知的过程。因此一个完整的安全化路径应该包括:(1)安全化启动:拥有相应的话语权或社会资源的安全化主体通过"言语-行为"指涉某物为威胁;(2)安全化传播: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框架效应两大功能说服听众共享安全认知;(3)塑造安全受众,使特定议题安全化。本文通过对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被安全化的过程分析说明安全化是一个话语实践过程;作为安全化主体的美国国会建构了一个安全化逻辑,媒体作为话语载体则传播了国家安全的框架并塑造了公众认知从而使该案被安全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97+73 +73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 [J].
谭笑 ;
惠春琳 .
太平洋学报, 2010, 18 (09) :51-58
[3]   建构安全“威胁”:美国战略的政治选择 [J].
刘永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6) :118-128+159
[4]  
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话语分析的启示[J]. 琳娜·汉森,李佳,余潇枫.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3)
[5]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 [J].
谢韬 ;
本杰明I佩奇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 (10) :25-32+3
[6]   政治:一种语言的存在——兼论政治语言学的建构 [J].
雷大川 .
文史哲, 2009, (02) :162-168
[7]   议程与框架:西方舆论中的我国外交话语 [J].
吴瑛 .
欧洲研究, 2008, 26 (06) :1-16+3
[8]   中国能源安全的对冲战略 [J].
奥斯汀·腾斯强 ;
赵俊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8) :42-51+4
[9]   安全化、国际合作与国际规范的动态发展 [J].
潘亚玲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8, (03) :51-59+5
[10]   美国与核恐怖主义的安全化 [J].
潘亚玲 .
现代国际关系, 2008, (06) :6-12